中小學教師面臨教育教學與科研雙重壓力,如何在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,持續(xù)開展科研工作,是一線教師普遍困擾的問題?;谧陨韺嵺`,筆者認為,在課題研究中,中小學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問題——
合理選題
選題是課題研究面臨的首要問題,其質(zhì)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題推進、完成的效率與質(zhì)量。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時,在選題方面可以注意以下三點——
根據(jù)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力所能及的題目。基礎教育領域的課題一般會分為不同類別,以北京市教育科學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2022年度課題為例,大體分為“重大課題”“優(yōu)先關注課題”“重點課題”“校本研究專項課題”“青年專項課題”“延續(xù)課題”和“一般課題”等類別,不同類別課題的資助方式、申請條件、完成時間及成果要求都有所區(qū)別。特別是成果要求,不同類別課題對出版專著或公開發(fā)表論文有不同規(guī)定,教師在確定申報類別時切忌好高騖遠,應該綜合考慮自己的興趣與專長、研究團隊組成與狀況、結題要求等,選擇力所能及的題目進行申報。
結合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進行選題。中小學一線教師教育教學任務繁重,自主支配時間有限。要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課題研究,選題最好與教師近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重點結合起來。如此一來,既能整合不同工作,又能以研究的方式來推進工作,提高工作與研究效率。例如,作為班主任,申請與班級管理相關的課題或可事半功倍;對于任課教師,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則可以成為選題的方向。閱讀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手段,但我校學生在歷史閱讀方法、閱讀時間、閱讀數(shù)量及閱讀質(zhì)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,鑒于此,筆者以“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”為題,申請了北京市教育科學規(guī)劃課題,力圖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更多探索。
選題最好有一定的研究基礎。任何研究都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,缺乏研究基礎勢必增加課題研究的難度。一般來說,在教育教學實踐中,中小學教師在很多方面有或多或少的涉獵和積累,最好能從中選擇有一定基礎或知識儲備的題目進行課題申報。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申報成功的概率,又能利用課題研究的機會,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對相關問題的研究,進而在某個方面取得更專業(yè)、更系統(tǒng)、更有突破性的成果。
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相融合
就崗位性質(zhì)而言,中小學教師崗位一般被定位為教學科研崗,亦即從根本上講,中小學教師需要同時從事教學與科研兩方面的工作。但在實踐中,由于日常教育教學任務繁重,很多教師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。如何協(xié)調(diào)二者的關系呢?筆者認為,應秉持“教育教學即科研”的觀念與態(tài)度。
以研究的態(tài)度對待教育教學。眾所周知,中小學教師需要面對和處理大量日常教育教學任務。在此過程中,如果教師始終堅持以研究的態(tài)度來開展工作,那么,首先,這些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會成為源源不斷的、生動鮮活的研究對象和寶貴的一手素材,能夠為相應的研究提供堅實的論據(jù)支撐;其次,堅持研究的態(tài)度,能夠助力教師對相關教育教學問題的認識與解決。
教育方面,假如班主任遇到所帶班級凝聚力不強的問題,該如何解決呢?完全可以以研究的態(tài)度去面對:通過各種方式調(diào)查原因、向有經(jīng)驗的班主任尋求幫助、查閱學界和教育界的相關研究成果等,而后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應對措施并加以實施,觀察效果并加以改進。這一過程,實際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。
教學方面,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知識或者教法層面的問題,都可以以研究的態(tài)度和方式去應對。例如,在講授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一《王安石變法》單元中的《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》一課時,筆者發(fā)現(xiàn)教科書對宋代形成“積貧積弱”局面的敘述似乎缺乏邏輯,便自主查閱大量史料進行補充。這樣的研究活動,既加深了筆者對宋初社會狀況的認識,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措施。
另外,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研究的態(tài)度,還可以幫助教師破除思想束縛和迷信,不盲從于各種“先進的”或“外來的”理論,而是實事求是,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以研究的態(tài)度對待教育教學,中小學教師甚至可以根據(jù)自身的實踐提煉出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。
教育教學活動與課題研究內(nèi)容相結合。將課題研究內(nèi)容融于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之中,能夠?qū)崿F(xiàn)不同工作的整合,極大提高工作效率。
例如,教育方面,關于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問題,班主任可在一段時期內(nèi)持續(xù)組織相關主題的班會和活動,如此,對學生的主題教育與課題研究便可同步展開。教學方面,日常教學與課題研究也可以緊密結合。如筆者申報的“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”課題,力圖探索建立一個既貫通課內(nèi)學習與課外閱讀拓展又兼顧閱讀“輸入”與“輸出”的高中歷史閱讀實踐活動體系。
在日常教學中,筆者在課堂上著重引導學生閱讀與解析各種史料,課下布置學生進行拓展閱讀,并組織基于閱讀的各種實踐活動,如撰寫讀書報告、分享交流、參觀博物館、撰寫解說詞等。在這一過程中,既完成了教學任務,培養(yǎng)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,又為課題研究積累了大量案例與素材。
課題研究與學校等層面的活動相結合。一般而言,中小學階段,為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,學校會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。對教師而言,除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學任務外,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等層面的各種活動也是本職工作之一。鑒于此,課題研究還可與學校等層面的活動結合起來。
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個暑期舉辦的全國中學生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論壇都有參觀故宮的安排,需要大量故宮講解志愿者。因此,筆者在推進“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”課題時,結合課題研究與學?;顒有枰?,特別設置了基于閱讀的課外實踐活動: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,讓學生閱讀《故宮營造》等書籍,并要求學生自主查閱資料,初步熟悉故宮的歷史、布局、建筑風格等內(nèi)容,然后進行實地考察;而后,學生自主結合課內(nèi)所學與課外閱讀、考察,撰寫講解詞;將自評、同學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,修改、完善講解詞;通過教師審定,相應同學成為正式講解員,在暑期論壇期間到故宮為參加活動的全國師生代表進行實地講解。這一活動設計,既有利于培養(yǎng)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,又能滿足學校論壇的需要,同時也是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,可謂一舉多得。
除結合學校層面的活動外,課題研究還可與校外的其他活動相結合,比如學校上級管理部門布置的任務、社會公益活動或?qū)W科比賽活動等。
及時積累總結
對于課題研究而言,開題、研究推進、結題等環(huán)節(jié)都很重要。在實際課題研究中,不能順利結題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,常見原因之一即研究過程中缺乏相應積累。為避免上述情況發(fā)生,在研究推進過程中,教師應隨時進行記錄,及時搜集整理相關材料,積累各種素材,包括教師、學生等層面的素材以及文字、圖片等形式的素材。筆者在進行“高中歷史閱讀實踐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”研究時,也遇到過類似問題:課題推進中,課題組編制了各種類型的閱讀文本供學生使用,但當學生畢業(yè)時,課題組沒有及時將學生手中積累的文本素材,如讀書筆記等保存下來。這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汲取的教訓。
此外,在教學的間歇期,如周末或假期,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,最好將總結和反思形成文字,以避免時間久了記憶模糊,也便于為形成論文、書寫結題報告奠定相應基礎。
— END —
來源 | 本文刊于《教育家》10月刊第1期,原標題《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?》
文 | 周云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
責編 | 劉潔
設計 | 朱強
統(tǒng)籌 | 周彩麗
版權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(nèi)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